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• 点赞
        • 评论
        • 收藏
        中共中央驻守上海指导中国革命逾10年,留下了哪些影响深远的政治遗产
        吴海勇/上观新闻  
        2023-02-21 20:31 字号

        中共一大因为早期共产党员不过数十人,遂决定选举产生中央局,作为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。以此为起始,中共中央在上海跨越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,其间曾短暂地北迁(北京)、南迁(广州)与西迁(武汉),在极端白色恐怖下又回迁上海指导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展,直至1933年初撤离。中共中央驻守上海指导中国革命逾10年之久,为这座近代东亚大都会积淀了丰厚的红色文脉,塑造了新的英雄品格,进一步赋予上海无上的荣光。
        「以工运、宣传为抓手」
        党的一大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,并确定张国焘、李达分别负责组织、宣传工作。此处的组织,专指工人阶级的组织运动。中共中央成立后,随即建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,作为组织工作的重要抓手。通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及其各地分部,促成了中国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。在上海,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骨干李启汉领导上海英美烟厂的二次罢工、发起成立香港海员罢工后援会。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还帮助各业成立工会,筹办全国劳动大会,最终促成全国总工会成立。
        在推进工人运动的同时,宣传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中。出版上,李达在辅德里寓所成立人民出版社,出版了一系列马列主义经典译着。教育上,陈独秀等积极改组妇女联合会,促成平民女校开办;在沪西的工人半日学校基础上,建成上海第一补习学校;加之对国共合作平台以及上海大学等力量的借重,马克思主义传播得到深入,平民教育运动得以推广,青年运动、妇女运动不断兴起。这为掀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奠定了基础。
        不仅如此,中共中央在上海的早期建树还有中共二大对民主革命纲领的确立。19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,通过《中国共产党宣言》,既重申中共一大文件明确的党的最高纲领,又进一步提出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——“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,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,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”,明确了反帝反封建、建立能够实现工农基本权益的民主共和国的奋斗目标。
        中共二大确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政策,实现了对党的一大决定的突破。接下来,西湖会议确定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,国共合作在上海初步展开。由此,才有了国共合作的地域性平台——国民党上海执行部,1924年2月下旬开办,毛泽东任执行部组织部秘书兼秘书处文书科主任。恽代英、沈泽民、刘伯伦、王荷波、向警予、李立三、杨之华、张佐臣、孙良惠、刘重民、罗章龙、施存统等共产党骨干在此与国民党精英分子合作共事,一时人称“国共群英会”。
        在“统一战线”之外,还有“武装斗争”和“党的建设”。毛泽东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承担过黄埔军校的招生工作,并推荐同志投身行伍;五卅运动中,面对帝国主义者的枪弹、工贼的打砸,武装斗争势在必行;为响应北伐,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,上海工人发动三次武装起义终获成功,建立上海特别市政府。
        1921年11月,中共中央发布第一份文件,要求京沪与广州、武汉、长沙五地发展党团组织,明确30名党员以上即成立区执行委员会。年底,即成立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,陈望道为首任书记。翌年召开的中共二大正式制定首部党章,明确组成一个大的“群众党”的任务目标。
        1924年成立中央组织部,毛泽东为首任部长。1925年初召开的中共四大,在国共合作的复杂形势下进一步聚焦党组织的发展,明确党的基层组织为“支部”、党的最高领导人称“总书记”。
        1921年11月,中共中央局向全国各地党组织发出《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》,这是中央领导机构成立后下发的第一份文件。通告对近期党、团组织的发展,以及工人运动、宣传出版工作等提出具体的计划和要求,并明确翌年7月召开党的二大。
        「“创造一真正的共产党”」
        中共一大在上海开幕,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。第六次会议虽遭意外冲闯并招致搜查,迫使与会者不得不转移至嘉兴南湖的游船上续会完成议程,但这并不影响上海是党的诞生地这一基本史实。当时,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设在上海,新成立的中共中央也势所必然地在上海运作。
        然而,上海的环境并非那么理想。由粤返沪后,陈独秀两次遭到巡捕房逮捕。中共二大前夕,李启汉被捕,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遭查封。陈独秀在西湖会议后参与国民党改组工作,不久北上进京,越境入俄参加共产国际四大,中共中央随之迁往北京。但在二七惨案后,北京的环境进一步恶化,中共中央回迁上海。
        365bet网1923年6月,中共中央迁往广州。在当时的广州,共产党尚可合法存在。正是在广州,中共中央对上海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意识自觉。陈独秀、毛泽东等以国民党员身份致信孙中山,建议国民党“建立强有力的执行委员会,以期合力促进党员的活动和广泛开展宣传”,希望孙中山不要轻信南方诸省军阀,并“要求先生离开广州前往舆论的中心地上海”。7月2日,陈独秀、毛泽东又致信共产国际,报告中共三大等相关情况,并明示“此次会议后,我们决定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机关搬到上海工作,这不仅因为上海是工业最发展的中心区,而且也便于对全国工作进行指导和传达”。9月,中共中央回迁上海。
        五卅运动后,上海环境愈加凶险。针对“中央已不适宜在上海”的意见,陈独秀在接谈苏联使团时表示明确反对。他说:“我个人是主张把中央委员会留在上海的。”理由有二:第一,“上海是无产阶级的地区,这里毕竟集中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多数”;第二,“上海有着很好的通信联络设备”。在陈独秀的坚持下,中共中央仍驻上海。
        此后,全国形势迅速发展。在北伐军誓师开拔之际,中共第一次就军事工作形成专项议决案,强调“本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党,随时都须准备武装暴动的党”“军事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”。同时,通过《上海工作计划决议案》,对上海城市的重要性给予前所未有的定位:“上海是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经济大本营,同时又是中国的第一个大产业区。上海这个地方,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观点上立论,是全国反帝国主义运动的中心;站在本党的观点上立论,又可以创造一真正的共产党。”
        中共中央在上海组织发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,并迅速席卷全国。图为上海总工会、上海各界群众在五卅运动期间游行示威。
        「为复兴中国革命而努力」
        1927年,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前数日,陈独秀离沪赴汉,中共中央就此迁往武汉。同月底,中共五大在汉召开。在武汉“分共”、宁汉合流后,中共中央于10月迁回上海。在白色恐怖下,中共中央坚持为复兴中国革命而努力。
        一是指导全国革命。
        通过签发文件、书信指示、刊文引导等传达中央工作要求和指示精神,并采取派员巡视各地、督促整改等方式,整顿各地党组织,号召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,开展土地革命,恢复城市秘密工作。为了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,还开辟交通线、建立交通站、研制电台等。
        二是沟通共产国际。
       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灭顶之灾,生死存亡间尤需共产国际的支持与指导。中共六大之所以能够在莫斯科召开,正是共产国际在了解有关中国白色恐怖情况后伸出的援手。后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又常驻上海,以与中共中央保持密切联系,并与莫斯科及时沟通。
        此外,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,对大量留苏人员归国是很好的掩护。这些人在上海领受党中央交派的任务后,再奔赴全国各地。
        三是助推红军建军与苏区建设。
        中共中央从政策、物资、人力等方面大力支持各地苏维埃的建设。1928年4月,发出《中共中央军事工作大纲》,对工农革命军的士兵工作、赤卫队、军委与兵委的组织等予以说明和规定。5月,留守中央就军事工作大纲发出第51号中央通告,强调军事运动应当遵守“工农群众的军事化”“军事组织的工农群众化”等原则及注意夜袭、游击等战术,并规定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正式定名为“红军”,明确红军士兵“不仅为战斗员,并应为战地宣传组织人员”,红军“官兵之待遇应一律平等”等,为中国工农红军建设初步奠定基础。
        在红军建设中,红四军备受中共中央关注,指定以毛泽东为书记组成前委;1929年发出的“九月来信”,指明了政治建军之路。翌年5月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会议,明确红军应当组建正规兵团。之后,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红第一军团,彭德怀和滕代远领导的红三军团,贺龙和周逸群领导的红二军团先后成立。
        四是促成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。
        1930年5月在沪开幕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,讨论通过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根本法(宪法)大纲草案》等文件、文告,确定“十大政纲”。其后成立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(苏准会),筹备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,提名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,最终促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。
        五是掀起左翼文化运动。
        1929年6月,中共六届二中全会在沪召开,通过《宣传工作决议案》,明确“应当参加或帮助建立各种公开的书店,学校,通讯社,社会科学研究会,文学研究会,剧团,演说会,辩论会,编译新书刊物等工作”。后成立中央文委,与江苏省委积极活动,最终团结鲁迅等左翼文学家于1930年3月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(左联)。
        此后的一两年间,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(社联)、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(美联)、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(剧联)、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(记联)、中国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(教联)先后成立。中国左翼文化运动以上海为中心,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。
        六是发起抗日救亡运动。
        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后,中共中央即责成博古起草《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》。9月20日,这一宣言获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,并于当天以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革命委员会”的名义发表相关宣言。
        此后,中共中央又接连发出相关决议、告全国民众书、宣言等,明确坚决抗日的立场,并选派赵一曼、赵尚志等得力干部奔赴东北抗战。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大旗,鼓荡抗日救亡运动洪波涌起。
        九一八事变后,中国共产党率先举抗日大旗。9月20日,党中央发表《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》,号召全国人民一致动员起来,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。
        「政治遗产影响久远」
        推究中共中央撤离上海的主因,关键在于王明“左”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占据主导地位,致使党中央未能把握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的时机。加之顾顺章被捕叛变后,共产党在上海的秘密活动方式为国民党方面所掌握,随着敌特工作加强,中共中央在上海的活动举步维艰。
        在风声鹤唳中,王明主导中共中央,最后遵从共产国际的指令前往苏联,周恩来则赴中央苏区就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。鉴于留在上海的政治局成员人数极少,决定组建临时中央政治局,由博古负总责。
        随着共青团中央、江苏省委等机关纷纷遭到破坏,国民党特务开始蹑踪中共中央的行迹。爱文义路平和里27号团中央机关遭查抄,临时中央常委张闻天侥幸得脱。之后,中共中央、共青团中央和赤色工会总理事会从上海迁往苏区。
        事实上,早在1930年下半年周恩来从苏联归国起,200多名军政领导干部就陆续被派往苏区,以加强苏区和红军工作。1933年1月17日,博古与陈云一起秘密离开上海,成为中共中央撤离上海的标志日。同年春天,中共上海中央局成立,负责接管留沪的中央机关,继续指导国统区党的工作,以至国民党在两年时间里一直误以为中共中央还在上海。从这方面着眼,中共中央撤离上海可以说是一次胜利的行动。党中央就此完成了在上海的历史使命,但其留下的政治遗产包括左翼文化运动等仍在发挥积极影响。
        忠魂毅魄贯长虹,浩然正气盈浦江。中共中央在上海逾10年,中共早期领导人与众多革命同志在此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。他们坚持真理、坚守理想,践行初心、担当使命,不怕牺牲、英勇斗争,对党忠诚、不负人民,以勇毅、才干和热情、热血诠释、践行与丰富了伟大建党精神。
        (作者: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二处处长、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海勇)
        责任编辑:黎凡
        转载请注明来源
        • 点赞
        • 评论
        • 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