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4
- 评论
- 收藏
专家详解如何用中医特色疗法改善“阳康”后诸多不适
2023-02-21 18:19
字号
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,中医药在本次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中医自古有“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、愈后防复”的治未病思想和诊疗手段,不少患者核酸转阴后身体仍有诸多不适,如咳嗽、乏力、气短、心悸、自汗、失眠、健忘、关节疼痛等,或者原先稳定的疾病较前加重。中医认为,“阳康”后之所以仍会存在诸多不适,主要在于机体的正气受损,余邪未清。通俗地讲,就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后,机体的免疫屏障受到了冲击,免疫力下降,而病毒残余尚留在体内,没有清除干净,导致其停留在体内各处,引起各种不适。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些余邪清除干净呢?中医的原则就是“扶正祛邪”,即只有自己的“正气”提升了,才能把“病邪”祛除出去,正所谓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。
在学习中医特色疗法之前,我们先了解一下各种不适症状发生的中医病机,以便于正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。新冠肺炎恢复期常见的诸多不适症状,如咳嗽、乏力、气短、纳差(食欲减退)、失眠、焦虑等,从中医角度分析,病变病位在肺,涉及脾胃、心等脏腑。咳嗽:着名温病学家吴又可曾指出:“邪之伤人也,始而伤气”,除了伤气,温病最容易耗损人体阴津,出现伤阴之象,而发汗过多,气随津泄,又可加重正气受损,故而新冠恢复期可见干咳少痰、口渴咽干、疲劳;如果湿邪偏盛,则可出现咳嗽、痰多色白;湿邪日久不去,则易化火生热,则可出现咳吐黄色粘痰。气短、心悸:着名温病学家叶天士提出:“温邪上受,首先犯肺,逆传心包”,指病毒邪气从人口鼻而入,侵犯肺脏,邪毒留恋于肺,阻遏肺脏气机,导致肺失宣降,肺气郁闭,病程日久伤及肺气,继而可出现气短、胸闷、胸痛等症状,肺炎重症则可出现逆传心包伤及心脏,而出现心悸、胸痛、甚至昏迷。乏力、纳差: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》提到:“诸气者,皆属于肺”、“肺着,气之本”,说明肺主管人体的一身之气,而气是支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,如果肺脏受损,肺气亏虚,就会出现全乏力;根据中医五行学说,脾和肺为母子关系,母病及子,子病及母,两者可相互影响,肺气虚可影响到脾胃,导致脾气虚,或者因病毒邪气直接伤及脾胃,就会出现食欲减退、腹胀、腹泻等消化道反应,而脾气虚,导致营养物质摄入减少,又会进一步加重肺气、其他脏腑的气虚。失眠、焦虑:中医理论认为“心主藏神”,睡眠、情志方面的疾病与心关系密切,当心气不足或心血亏虚时,心主藏神的功能受到影响,就会出现失眠、心悸、焦虑等症状;根据中医藏象学说,人的情志对应五脏,心肝脾肺肾,对怒喜思悲恐,因此五脏六腑功能的异常也会导致人情志的改变。
中医特色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部分,具有疗效确切,可以达到调和脏腑、平衡阴阳、提升正气、祛邪外达的作用,促进疾病恢复、提高生活质量。中医特色疗法包括了艾灸疗法、穴位按摩疗法、耳穴贴压疗法、刮痧疗法、火罐疗法、中药沐足疗法、中医情志疗法、茶饮疗法、药膳疗法及运动导引疗法等。以下是各种中医特色疗法具体方法及作用的介绍,部分治疗方法涉及服用中药,需在中医师的指导方能应用。
(1)艾灸疗法。常用选穴: 大椎、肺俞、上脘、中脘、膈俞、足三里、孔最等。方法:一般隔2天施灸1次,每穴灸10~15 min,持续 2 周;注意糖尿病患者慎用艾灸,年老或感觉迟钝者注意灸量。体质偏热(包括实热、虚热)者不宜用艾灸。作用:此法可发挥温阳散寒、通经活络、宣通气血、扶正祛邪、升阳固脱及泻热拔毒等作用,从而增强抵抗力。用于治疗乏力、咳嗽痰多、纳差、腹泻等症。
(2)穴位按摩疗法。常用穴位: 太渊、膻中、中府、肺俞、肾俞、大肠俞、列缺、中脘、足三里等,咳嗽、咽痒、干咳者,可加用少商、尺泽等,失眠可加用耳、手神门及涌泉穴。方法:以大拇指放置于穴位上,拇指指腹触摸皮肤并稍加按压,小幅度的环转按揉腧穴,以产生酸胀温热感为佳,每次 1~3 min。作用:此法可发挥清热宣肺、健脾益气、调补脾胃等作用。用于治疗咳嗽、乏力、纳差、失眠等症。
(3)耳穴贴压疗法。常用穴位: 支气管、肺、内分泌、神门、枕、胃、大肠、交感等。方法: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豆贴敷于相应耳穴并稍加压力,以穴位产生酸麻重胀感或发热为度。贴敷后每天自行按压数次,每3~4min。每次贴压后保持1~2天,取下后让耳穴部位放松一晚,次日再以同样方法贴敷,一般5~6次为1个疗程。作用:此法可发挥宣肺止咳、健脾补中、镇静安神、调理脏腑等作用。用于治疗咳嗽、纳差、失眠等症状。
(4)刮痧疗法。选用经络:手太阴肺经、手阳明大肠经、足太阳膀胱经等。方法:拿取刮痧板蘸取刮痧油,在确定的体表部位轻轻向下顺刮或从正中向两侧单向刮动,逐渐加重,刮时力量要均匀,采用腕力,刮10 ~20次为宜,以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为度。刮痧时间一般20 min左右,或以患者能耐受为度。作用:此法可活血化瘀、助余邪排出,有很好的康复治疗作用。
(5)火罐疗法。常用穴位: 背腧穴为主,如肺俞、膏肓、脾俞、肾俞、大椎等。方法:每次选取4~6穴,每次5min,隔天一次。操作时选用的火罐不宜过大,刺激不宜过强;如出现四肢发冷、恶心呕吐、心悸、面色苍白、冷汗、头晕等,应立即停止拔罐,让患者仰卧休息。注意患者背部保暖,操作时防止烫伤及引燃易燃物。作用:此法可调理脏腑、活血化瘀。适用于恢复期仍存在乏力、纳差及少许咳嗽、咳痰的患者。
(6)中药沐足疗法。常用穴位: 涌泉穴。方法:每日可取荆芥 30 g,艾叶 30 g,石菖蒲 30 g 等煎煮后,于睡前沐足,或用热水泡脚,每次10~15 min(水以超过踝部为度) ,同时按摩左、右脚心(涌泉穴)5~6 min。作用:此法可宣肺散寒,温经通络,安神定志、醒脾开胃。用于治疗乏力、失眠、焦虑等症。
(7)运动导引疗法。八段锦:方法为练习时间10~15min,建议每天1~2次,按照个人体质状况,以能承受为宜。作用:此法能平衡阴阳、调理脏腑、增强体质,改善肺功能,舒缓焦虑和抑郁状态。太极拳:方法为推荐每日1次,每次30~50min ,按照个人体质状况,以能承受为宜。作用:此法能使经络通畅,气血流通,增强机体的抗邪能力和康复能力,还能调节情绪,改善睡眠。呼吸疗愈法:方法为主动进行缓慢深长的腹式呼吸训练,可采用鼻子吸气,嘴巴呼气,或鼻吸鼻呼,释放和疗愈身心。作用:呼吸疗愈是最简单、最自然的一种身心疗法,通过主动的有意识的呼吸,将体内的负面情绪排出体外,释放和疗愈身心。呼吸六字诀:“嘘(xu)、呵(he)、呼(hu)、稲(si)、吹(chui)、嘻(xi)”,依次每个字6s,反复6遍,腹式呼吸方式。频率:建议1~2组/d,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调整当天运动方式及总量。作用:呼吸六字诀功法可调动脏腑的动力,强化组织机能,有助于正气的恢复。
作者杨柳工作单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山医院(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),作者洪熙、陆城华工作单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
在学习中医特色疗法之前,我们先了解一下各种不适症状发生的中医病机,以便于正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。新冠肺炎恢复期常见的诸多不适症状,如咳嗽、乏力、气短、纳差(食欲减退)、失眠、焦虑等,从中医角度分析,病变病位在肺,涉及脾胃、心等脏腑。咳嗽:着名温病学家吴又可曾指出:“邪之伤人也,始而伤气”,除了伤气,温病最容易耗损人体阴津,出现伤阴之象,而发汗过多,气随津泄,又可加重正气受损,故而新冠恢复期可见干咳少痰、口渴咽干、疲劳;如果湿邪偏盛,则可出现咳嗽、痰多色白;湿邪日久不去,则易化火生热,则可出现咳吐黄色粘痰。气短、心悸:着名温病学家叶天士提出:“温邪上受,首先犯肺,逆传心包”,指病毒邪气从人口鼻而入,侵犯肺脏,邪毒留恋于肺,阻遏肺脏气机,导致肺失宣降,肺气郁闭,病程日久伤及肺气,继而可出现气短、胸闷、胸痛等症状,肺炎重症则可出现逆传心包伤及心脏,而出现心悸、胸痛、甚至昏迷。乏力、纳差: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》提到:“诸气者,皆属于肺”、“肺着,气之本”,说明肺主管人体的一身之气,而气是支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,如果肺脏受损,肺气亏虚,就会出现全乏力;根据中医五行学说,脾和肺为母子关系,母病及子,子病及母,两者可相互影响,肺气虚可影响到脾胃,导致脾气虚,或者因病毒邪气直接伤及脾胃,就会出现食欲减退、腹胀、腹泻等消化道反应,而脾气虚,导致营养物质摄入减少,又会进一步加重肺气、其他脏腑的气虚。失眠、焦虑:中医理论认为“心主藏神”,睡眠、情志方面的疾病与心关系密切,当心气不足或心血亏虚时,心主藏神的功能受到影响,就会出现失眠、心悸、焦虑等症状;根据中医藏象学说,人的情志对应五脏,心肝脾肺肾,对怒喜思悲恐,因此五脏六腑功能的异常也会导致人情志的改变。
中医特色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部分,具有疗效确切,可以达到调和脏腑、平衡阴阳、提升正气、祛邪外达的作用,促进疾病恢复、提高生活质量。中医特色疗法包括了艾灸疗法、穴位按摩疗法、耳穴贴压疗法、刮痧疗法、火罐疗法、中药沐足疗法、中医情志疗法、茶饮疗法、药膳疗法及运动导引疗法等。以下是各种中医特色疗法具体方法及作用的介绍,部分治疗方法涉及服用中药,需在中医师的指导方能应用。
(1)艾灸疗法。常用选穴: 大椎、肺俞、上脘、中脘、膈俞、足三里、孔最等。方法:一般隔2天施灸1次,每穴灸10~15 min,持续 2 周;注意糖尿病患者慎用艾灸,年老或感觉迟钝者注意灸量。体质偏热(包括实热、虚热)者不宜用艾灸。作用:此法可发挥温阳散寒、通经活络、宣通气血、扶正祛邪、升阳固脱及泻热拔毒等作用,从而增强抵抗力。用于治疗乏力、咳嗽痰多、纳差、腹泻等症。
(2)穴位按摩疗法。常用穴位: 太渊、膻中、中府、肺俞、肾俞、大肠俞、列缺、中脘、足三里等,咳嗽、咽痒、干咳者,可加用少商、尺泽等,失眠可加用耳、手神门及涌泉穴。方法:以大拇指放置于穴位上,拇指指腹触摸皮肤并稍加按压,小幅度的环转按揉腧穴,以产生酸胀温热感为佳,每次 1~3 min。作用:此法可发挥清热宣肺、健脾益气、调补脾胃等作用。用于治疗咳嗽、乏力、纳差、失眠等症。
(3)耳穴贴压疗法。常用穴位: 支气管、肺、内分泌、神门、枕、胃、大肠、交感等。方法: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豆贴敷于相应耳穴并稍加压力,以穴位产生酸麻重胀感或发热为度。贴敷后每天自行按压数次,每3~4min。每次贴压后保持1~2天,取下后让耳穴部位放松一晚,次日再以同样方法贴敷,一般5~6次为1个疗程。作用:此法可发挥宣肺止咳、健脾补中、镇静安神、调理脏腑等作用。用于治疗咳嗽、纳差、失眠等症状。
(4)刮痧疗法。选用经络:手太阴肺经、手阳明大肠经、足太阳膀胱经等。方法:拿取刮痧板蘸取刮痧油,在确定的体表部位轻轻向下顺刮或从正中向两侧单向刮动,逐渐加重,刮时力量要均匀,采用腕力,刮10 ~20次为宜,以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为度。刮痧时间一般20 min左右,或以患者能耐受为度。作用:此法可活血化瘀、助余邪排出,有很好的康复治疗作用。
(5)火罐疗法。常用穴位: 背腧穴为主,如肺俞、膏肓、脾俞、肾俞、大椎等。方法:每次选取4~6穴,每次5min,隔天一次。操作时选用的火罐不宜过大,刺激不宜过强;如出现四肢发冷、恶心呕吐、心悸、面色苍白、冷汗、头晕等,应立即停止拔罐,让患者仰卧休息。注意患者背部保暖,操作时防止烫伤及引燃易燃物。作用:此法可调理脏腑、活血化瘀。适用于恢复期仍存在乏力、纳差及少许咳嗽、咳痰的患者。
(6)中药沐足疗法。常用穴位: 涌泉穴。方法:每日可取荆芥 30 g,艾叶 30 g,石菖蒲 30 g 等煎煮后,于睡前沐足,或用热水泡脚,每次10~15 min(水以超过踝部为度) ,同时按摩左、右脚心(涌泉穴)5~6 min。作用:此法可宣肺散寒,温经通络,安神定志、醒脾开胃。用于治疗乏力、失眠、焦虑等症。
(7)运动导引疗法。八段锦:方法为练习时间10~15min,建议每天1~2次,按照个人体质状况,以能承受为宜。作用:此法能平衡阴阳、调理脏腑、增强体质,改善肺功能,舒缓焦虑和抑郁状态。太极拳:方法为推荐每日1次,每次30~50min ,按照个人体质状况,以能承受为宜。作用:此法能使经络通畅,气血流通,增强机体的抗邪能力和康复能力,还能调节情绪,改善睡眠。呼吸疗愈法:方法为主动进行缓慢深长的腹式呼吸训练,可采用鼻子吸气,嘴巴呼气,或鼻吸鼻呼,释放和疗愈身心。作用:呼吸疗愈是最简单、最自然的一种身心疗法,通过主动的有意识的呼吸,将体内的负面情绪排出体外,释放和疗愈身心。呼吸六字诀:“嘘(xu)、呵(he)、呼(hu)、稲(si)、吹(chui)、嘻(xi)”,依次每个字6s,反复6遍,腹式呼吸方式。频率:建议1~2组/d,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调整当天运动方式及总量。作用:呼吸六字诀功法可调动脏腑的动力,强化组织机能,有助于正气的恢复。
作者杨柳工作单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山医院(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),作者洪熙、陆城华工作单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
责任编辑:黄铮
转载请注明来源
- 4
- 评论
- 收藏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