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点赞
- 评论
- 收藏
两会前瞻丨中国如何回应“民之所切”?
2023-03-02 10:14
字号
2022年中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,跨省调剂基金2440亿元人民币保障养老金发放,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.25万个、876万户……过去一年,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这份民生“成绩单”来之不易。
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,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。而今全力“拼经济”,就是要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,不断实现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”。
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,民生和扩大内需相结合,仍是政府今年施政重点。
全国两会在即,就业、教育、人口、住房等政策有何新变?中国将如何勾勒民生蓝图以因应“民之所切”?
就业,一头连着社会民生,一头连着内需供给。未来一段时期,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,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。让民众有工做、有钱挣,老百姓“钱袋子”鼓起来、敢消费,才能使经济增长与促进消费形成正向循环。
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指出,当下青年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依然较高,且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1158万人。帮助高校毕业生、农民工、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,迫在眉睫。
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建伟认为,既要以经济复苏增长带动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,也需提升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适应性,帮助大学生适应劳动力市场转型。
在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,“就业难”与“用工荒”并存的当下,如何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,拓宽人力资本流动通道,降低城镇青年失业率,提升农民工劳动饱和程度,应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热点。
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,要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”。报告首次把教育、科技、人才进行“三位一体”统筹安排,凸显了三者之间的协同配合、系统集成。当下,数字化正重塑教育生态,新技术赋能教育事业,“双减”下的教育产业亦窥见新的发展契机。教育必须推动人才集聚、科技变革,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快变量、强变量。
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,“更加公平、更高质量”成为基础教育的关键词。如何缩小不同人群在受教育机会、质量等方面的差距,实现机会均等,如何在全面解决“有学上”的基础上加快解决“上好学”,皆为民之关切。
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末,中国近61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。过去一年,中国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,不及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0多万新生人口的一半,亦有学者将其形容为“人口塌陷”。
人口,作为生产、消费的主体,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。从供给侧看,人口负增长将通过劳动力市场影响到经济产出。牵一发而动全身,据国家卫健委数据,预计2035年前后,中国将进入人口重度老龄化阶段。而现阶段各项生育配套措施,短期内刺激生育的效果并不明显。
在鄢一龙看来,应对人口负增长的核心命题,是要综合施策,破除“低生育率陷阱”。要从婚、育、养、教全周期,从经济负担、女性职业发展、社会文化心理全场景加以考虑。政策保障方面,应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,降低抚育成本,严厉打击就业歧视,保障生育女性职业发展的权利等;社会文化方面,要致力于冲破以竞争为中心的“内卷”生活方式,以人的真实福祉为核心。同时,少子化往往与老龄化相伴随,还应增强民生保障工程的公益属性,加强社会共同体建设。
人口负增长时代开启,中国如何找到发展新机遇?潜在人口机会能否转化为现实人口红利,进而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?人口大国的探索之路任重道远。
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,住房问题仍是民众急难愁盼的重点。当下,房地产已被纳入稳经济“一盘棋”,全国各地密集推出楼市新政,降低购房成本,调整限购政策。如何在稳经济的同时,进一步推进房地产市场改革,坚持“房住不炒”定位,改善年轻人“买不起房”的困境;如何化解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,减少“烂尾楼”事件,让民众放心购房、租房,相关问题亟待解决。
“民之所望,政之所向。”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,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、365bet网_365betapp中文_365是正规平台吗委员将齐聚一堂,共商国是。公众期待大会聚焦民生痛点,提出真知灼见,铺展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。
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,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。而今全力“拼经济”,就是要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,不断实现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”。
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,民生和扩大内需相结合,仍是政府今年施政重点。
全国两会在即,就业、教育、人口、住房等政策有何新变?中国将如何勾勒民生蓝图以因应“民之所切”?
资料图:招聘会现场,求职者正在寻找心仪的岗位。梁宏涛 摄
就业新形势 “花”得更放心就业,一头连着社会民生,一头连着内需供给。未来一段时期,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,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。让民众有工做、有钱挣,老百姓“钱袋子”鼓起来、敢消费,才能使经济增长与促进消费形成正向循环。
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指出,当下青年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依然较高,且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1158万人。帮助高校毕业生、农民工、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,迫在眉睫。
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建伟认为,既要以经济复苏增长带动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,也需提升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适应性,帮助大学生适应劳动力市场转型。
在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,“就业难”与“用工荒”并存的当下,如何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,拓宽人力资本流动通道,降低城镇青年失业率,提升农民工劳动饱和程度,应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热点。
资料图:学生进入校园。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
教育新气象 “学”得更顺心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,要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”。报告首次把教育、科技、人才进行“三位一体”统筹安排,凸显了三者之间的协同配合、系统集成。当下,数字化正重塑教育生态,新技术赋能教育事业,“双减”下的教育产业亦窥见新的发展契机。教育必须推动人才集聚、科技变革,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快变量、强变量。
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,“更加公平、更高质量”成为基础教育的关键词。如何缩小不同人群在受教育机会、质量等方面的差距,实现机会均等,如何在全面解决“有学上”的基础上加快解决“上好学”,皆为民之关切。
资料图:医护人员看护婴儿。孙莹 摄
人口新阶段 “活”得更称心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末,中国近61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。过去一年,中国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,不及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0多万新生人口的一半,亦有学者将其形容为“人口塌陷”。
人口,作为生产、消费的主体,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。从供给侧看,人口负增长将通过劳动力市场影响到经济产出。牵一发而动全身,据国家卫健委数据,预计2035年前后,中国将进入人口重度老龄化阶段。而现阶段各项生育配套措施,短期内刺激生育的效果并不明显。
在鄢一龙看来,应对人口负增长的核心命题,是要综合施策,破除“低生育率陷阱”。要从婚、育、养、教全周期,从经济负担、女性职业发展、社会文化心理全场景加以考虑。政策保障方面,应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,降低抚育成本,严厉打击就业歧视,保障生育女性职业发展的权利等;社会文化方面,要致力于冲破以竞争为中心的“内卷”生活方式,以人的真实福祉为核心。同时,少子化往往与老龄化相伴随,还应增强民生保障工程的公益属性,加强社会共同体建设。
人口负增长时代开启,中国如何找到发展新机遇?潜在人口机会能否转化为现实人口红利,进而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?人口大国的探索之路任重道远。
资料图:在建楼盘。范少鹏 摄
住房新保障 “住”得更安心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,住房问题仍是民众急难愁盼的重点。当下,房地产已被纳入稳经济“一盘棋”,全国各地密集推出楼市新政,降低购房成本,调整限购政策。如何在稳经济的同时,进一步推进房地产市场改革,坚持“房住不炒”定位,改善年轻人“买不起房”的困境;如何化解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,减少“烂尾楼”事件,让民众放心购房、租房,相关问题亟待解决。
“民之所望,政之所向。”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,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、365bet网_365betapp中文_365是正规平台吗委员将齐聚一堂,共商国是。公众期待大会聚焦民生痛点,提出真知灼见,铺展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。
责任编辑:杨骁希
转载请注明来源
- 点赞
- 评论
- 收藏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