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点赞
- 评论
- 收藏
“宇宙最帅女机长”宋寅:没有男女的差别,只有行与不行的差别
2023-03-08 16:33
字号


1986年出生的宋寅在上海海事大学读的是航海专业,本科毕业前的一次校内招飞,让她进入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,成为一名直升机搜救飞行员。2015年,在经历1200小时的累积飞行后,她成为我国第一代女搜救机长。这些年,她扎根在东海救助一线,在风急浪高中,和团队共执行救助任务318起,累计安全飞行时间3395小时,参与救援飞行1085个小时,成功营救225名身处险境和面临绝境的人员,成为东海渔民心中的“海上救护神”。
每一次救援,都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
和大学同学们一起去参加校内招飞的时候,宋寅只是觉得开飞机很酷,但当她真正成了一名直升机搜救飞行员,才意识到开救援飞机很难。“执行海上搜救任务,既要高速运转的头脑来制定搜救计划,又要与全机组成员默契配合,还要应对一系列无法预估的突发风险。”

别小看这样的突发情况,其实每一次救助飞行都在上演“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,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”的豪迈。在非航空载舰上起降直升机,飞行员的危险概率,约为宇航员的5倍,是喷气式轰炸机飞行员的10倍,是民航飞行员的54倍。作为搜救机长,宋寅比谁都了解这些数字,但她看到过生命在灾害面前的渺小和脆弱,起飞去“救人于危难”便成了习惯。
她称自己很喜欢在救援成功后看云,“那个场景很像我们的救援,可能伤员面对的情况是乌云密布,但是总有一束光照下来可以点燃他们的希望。”

3395小时、318起、225人,这是宋寅安全飞行的总时长、执行的救援任务数和救援总人数。
海上的每一次救援,对搜救队都是严峻考验。而要在惊心动魄的救援中“稳住”,来自日复一日的苦练,来自对每一个步骤都“斤斤计较”,对每一个决策都慎之又慎。
据宋寅介绍,她一年最多的时候能飞400多个小时,其中只有100多个小时是在执行救助任务,其他时间全部都是在训练和模拟。“熟悉每一个甲板吊运模式,模拟每一个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,很枯燥,但很有用。因为我们曾经一遍遍模拟过的情况,真的会发生。”
目前全国仅有两名海上女救助飞行员,宋寅作为二分之一,在很多场合被问到“作为女性,是否应该从事这个行业”。在她看来,救助飞行从来没有男女的差别,只有行与不行的差别。
“电影《隐藏人物》讲述了50多年前NASA的三位黑人女性面对不公与质疑,靠过硬的专业能力为美国航天事业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。和她们相比,我觉得自己很幸运,在这个时代,女性身份既不是障碍,也不是特权。”

责任编辑:李若涵

- 点赞
- 评论
- 收藏